隨著全民健身的興起,沈陽很多小區都有公共健身器材,室外漫步機、太極揉推器、上肢牽引器……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不僅能讓居民在家門口鍛煉身體,還增添了生活情趣。
近日,本報收到多封讀者來信反映小區健身器材出現部分損壞,亟待完善。為此,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個小區,通過調查發現健身器材問題還真不少。
走訪健身器材被“圍困”
7月28日上午,記者來到華都新村,花園一角的車棚子里安裝著兩三組健身器材。記者注意到,這里空間狹小,健身器材上到處都是灰塵。矮小的車棚子,身高1米8的記者在器材邊上根本抬不起頭來。車棚外邊停滿了汽車,不仔細看,根本不知道這里是“健身房”。“太糊弄了,這么憋屈的地方,誰來健身??!”住在小區里的趙大哥對記者說。
記者又來到文體西路100-4號小區,這里的健身設施旁掛滿了晾曬的被褥。小區物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,物業曾提醒大家不要把衣服晾曬到器材上,但沒有多大效果,“總不能派人看守吧,這不太現實。”
7月29日,記者在鐵廈社區一處看到,這里的健身器材居然被建筑垃圾“埋”了起來,剩下幾個被自行車、電動車包圍著,如果想要鍛煉,必須把車輛挪開。“以前在這鍛煉可美了,現在進都進不去。”60多歲的王女士用手指著被圍困的健身器材生氣地說。29日下午,在振興街的振興小區,一位保安告訴記者,小區唯一一處健身器材場地長滿了雜草。不遠處的電力小區,一座“太空漫步器”居然被直接安裝在停車線里。“太糊弄了,這誰能去用,吸尾氣嗎?”一位大媽對記者說。當晚,記者在長興社區外看到,這里有各式各樣的器械,是遠近聞名的“健身角”,但該處西側2米處就是公共廁所,東側緊挨著小區垃圾站。“夏天味很大,來健身的都是"真心粉"!”一位正在鍛煉的小伙兒對記者說。
記者在采訪中發現,健身器材的衛生情況也很受居民關心。有市民反映,孩子在健身器材上玩耍,一塊口香糖差點粘到孩子的衣服上;也有市民稱,健身器材從安裝那一天起,就沒人打掃清理,對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兒童也是一種傷害。
提醒有些健身設施不適合孩子
早晨和傍晚是和平區城中花園最熱鬧的時候。里面有一大塊場地,專門配備了健身器材,可以用“爆滿”來形容,人多時還需要排隊。
28日傍晚6點多,健身場地已被老人和小孩包圍了。許多孩子把“太空漫步機”當成了玩具,或在上面玩手機,或把它當秋千玩……大人們遠遠地站在旁邊看著,聊著天。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有些器材并不適合孩子,很多寶寶的玩法是錯誤的,會帶來安全隱患,甚至威脅生命。
“現在的健身器材在設計時就是有分類的,哪些適合兒童、哪些適合成人都有標注。在玩之前要先看一看,不適合的就不要去玩。”市體育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,“太空漫步機”因為不方便抓握,有些年齡較小的孩子容易失去重心磕到頭;“扭腰盤”,孩子不扶把手站在轉盤上轉圈,稍不注意就可能被甩在地上。兒童好奇心比較強,沒有足夠的安全防范意識,不宜在健身器材上玩耍。
市民在使用健身器材前一定要閱讀和留意提醒標示牌和使用說明,如果某些器材標注了“兒童不宜使用”,看護人就要加強對孩子的看護,避免兒童使用這些器材。
調查誰來維護小區健身器材?
記者在調查時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,每臺健身器材鑲嵌的說明牌上除寫明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、健身器材的生產公司等外,還標明安全使用年限為4年或6年,但安裝日期一項后面為空白。部分健身器材只是在牌子最下面刻有如“080604”的數字。記者撥打了標有數字的健身器材廠商——澳瑞特公司的電話,一名工作人員表示,說明牌最下面刻的數字為器材生產日期。
怎么能知道那些沒刻數字的健身器材的生產日期呢?記者采訪了一位體育局人士,他告訴記者,雖然健身器材上沒有明確的安裝時間,但體育局是有備注和相關資料的。至于為什么沒有在現場標注,是因為產品到貨時間和具體安裝時間并不統一。“有些健身器材是冬天到貨,地面太硬不適合安裝,只能等到天暖的時候,再和那時到貨的器材一起安裝。”這位人士如此解釋。
健身器材使用壽命并不是很長。據介紹,2011年10月1日《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》即“新國標”施行后,對室外健身器材的生產工藝、結構、功能等都做出了更嚴格的規定,其中一條就是將健身器材的安全使用壽命統一提高為8年。到期后,受贈單位要主動拆除健身器材,消除安全隱患。“沈陽目前有不少"新國標"以前的健身器材,安全使用壽命已經超期。”相關人士對記者說。
沒有標明安裝日期讓很多市民難以對身邊的健身器材進行監督。所以,器材的日常管理和維護落在了當地街道和社區管理部門的肩上。“社區里的健身器材歸我們管,公園里的歸街道城管科管理。”一位社區工作人員說,“如果發現有損壞、破舊或螺絲脫落等情況,我們會上報給街道,由他們來進行維護和檢查。相關部門一年也會下來檢查一兩次,看看有無安全隱患。”
和平區體育局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:“我們負責提供健身器材,器材的管理應該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,即安放在哪里就由哪里負責。”也就是說,健身器材的日常維護、維修、管理和使用應該由健身器材安放地負責。安放在公園內的健身器材應該由公園負責管理,安放在小區或社區內的健身器材應該由物業或社區居委會負責。
記者了解到,現在小區里面的健身器材有兩種,一種是房產商提供的,物業全權接管后,由物業落實維修;另外一種器材經費是由社區、所在區體育局和市體育局三方提供。
“對那些存在明顯安全隱患的健身設施,我們都明確要求社區拆除,即使缺少資金也要拆除,等有了資金再重新更新,安全必須是第一位的。”市體育局相關人士說,如果器材有損壞現象可向上級單位反映,也可向體育部門反映,還有就是撥打器材上面的售后電話,都會進行妥善處理。